📌書名:為了自由,20歲就應該捨棄的50件事
💭選題提煉
- 分享「長期投資計劃表」。
- 藝術家時間紀錄。
- 冥想養成紀錄。
- 「休假」清單紀錄。
觀眾想看的主要核心及觀點,用創意廣告方式呈現。
📢行動指南
- 建立「購物規則」。
- 設計長期投資計劃表。
- 制定「藝術家時間」。
- 決定人生優先順序。
- 建造「循環系統」也增加代表性「記號」。
- 每天冥想十分鐘:吐氣比吸氣更專注,腦中畫面像鏡頭一樣慢慢拉遠意識範圍。
- 制定「我想做這件事所以休假」清單。
- 在不安的任務後安排「雀躍」清單。
- 捨棄習慣:
- 捨棄說「隨便」的習慣。
- 捨棄力求表現:負責人是自己,從「我會努力做」變成「以確實達成工作為目標」。
- 捨棄「舊地圖」:捨棄成功案例。
- 捨棄「沒有就會不安」的想法:最低限度的隨身物品,能提升覺察力與感應力。
- 捨棄客氣:
- 工作沒有正確解答,一直與別人相同意見,工作永遠不會變成你的。
- 無論失敗多少次,仍願意說出自己想法的人,才會被視為專業人士。
- 從「弄錯很丟臉」變成「弄錯才能成長」。
📝筆記內容
目的
- 單純被書名吸引。
- 找幾個能改觀的想法。
簡介

做夢的年紀,嚮往自由,卻因現實的無奈,逐漸變成自己不想成為的那種大人。
為什麼?
人生是沒有規則的旅行,你是否為了感覺心安,而背負了沈重的行囊?責任、人脈、技巧、夢想、交際應酬、知識、行事曆、打扮、嗜好、財富、工作、夥伴。
人愈是不安時,愈是想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弄到手,心底仍期盼「自由自在,活得像自己」。
對於今後的自己沒有幫助的東西,別猶豫,丟掉就對了!
丟得愈多,愈能夠清除視線和思想的雜訊,讓你看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解放因追逐名欲而變得動彈不得的自己,從事唯有自己能勝任的工作,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熱血沸騰,邂逅最愛的人。
摘抄
- 重要的不是節儉,而是選擇。
- 與其裝上選購配備;不如讓標準配備發揮實力。
- 高工作品質要有檢視整個工作量的「巨觀」,以及全力處理眼前工作的「微觀」。
- 仔細觀察、深刻感受,不要事後再品味,重要的不是明天,也不是今天,而是現在這個瞬間。
- 真心覺得辦不到,嘴上卻說「可以」,在做出約定那一刻,早已背叛了對方的信任。
- 工作上需要的不是沒頭沒腦的努力,而是確實抵達預定的目標。
- 綁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不是別人。
- 別自以為是地認為「我不是那種人」。
- 試著讓心靈中央的衝動化為具體,狠狠地發揮,直到全身發麻為止。
- 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精疲力盡的大人。
- 睡眠不是今天的「結束」,而是「開始」。
- 焦慮來源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忙著焦慮,才會覺得時間不夠。
- 「勉強」會變成「習慣」,「習慣」會成為「常態」,漸漸地會不清楚自己現在是痛苦還是疲憊。
- 工作再有趣,懂得在精疲力竭之前休息,才是持續享受的訣竅。
- 面對資訊溝通時,必須完全丟掉「被動」的姿態。
- 說太多次「對不起」會讓人停止思考,說出來的話不再有靈魂,以至喪失旁人的信賴。
- 問題在於你想用一句「對不起」來粉飾太平。
- 傾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任性。
- 人生,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 從「該怎麼做,才能對公司有幫助」變成「該怎麼做,才能對世界有幫助」。
- 別讓外在的雜音干擾我們的心聲,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遵循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_ 賈伯斯
- 職業和公司都不是終點,只是「交通工具」,只要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它們就會把你送到目的地。
書籍內容
CHAPTER 1 物欲與金錢
- 捨棄眼前的「雜物」:
- 減少視線與腦中的雜物後,思考會變清晰。
- 從「總有一天會收拾」變成「現在立刻就動手清除」。
- 捨棄現在用不到的物品:
- 與物品告別,就是揮別過去的自己。
- 人生的優先順序會隨著時間改變,所需用品也會隨之轉變。
- 終極目標是讓空間變簡單,不留任何擾亂心緒的物品。
- 從「總之先留下」變成「總之先丟掉」。
- 捨棄囤貨的觀念:
- 學會「外頭都是你的倉庫」的思考方式。
- 從「先買了再說」變成「有需要再買」。
- 捨棄捨不得用的習慣:
- 學習大自然的循環,建造自己的循環系統,將物品讓給更需要的人。
- 釐清並告訴他人自己想要之物,循環系統會為你凝聚真正的渴望。
- 從「你給我那個,我就給你這個」變成「不用錢,拿去吧」。
- 捨棄零錢包:
- 比起做好準備所花的大錢,不知不覺間花的小錢更可怕。
- 我們往往不先把錢花在真正需要之物上,反而因短暫喜悅而毫不吝嗇地花小錢。
- 無法真心對人提起這樣東西,就不要買,身邊充滿喜愛之物,才會變得更有魅力。
- 建立購物的「自我規則」。
- 只要增加一樣物品,就會失去一項自由。
- 從「沒有這個東西會覺得不夠」變成「即使沒有也沒關係」。
- 捨棄衝動購物:
- 只買由衷喜愛的物品。
- 買這個東西是投資,還是浪費?
- 嘲笑一塊錢的人,會為了一塊錢哭泣。
- 冷靜過後願意不怕麻煩地再度前往,仍感受到喜悅就買下,若缺貨就等待下一場邂逅。
- 從「現在不買會後悔」變成「別急著買才正確」。
- 捨棄說「隨便」的習慣:
- 重要的不是節儉,而是選擇。
- 讓別人做決定比較輕鬆,卻也等同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 從「因為便宜而買」變成「因為是這個東西才買」。
- 捨棄多餘的附屬品:
- 與其裝上選購配備;不如讓標準配備發揮實力。
- 不需過度保護,只要滿懷愛意地將它用到傷痕累累,記得珍惜,物品也是有生命的。
- 丟掉多餘的裝飾,更能突顯原創性。
- 與其享受「加法」,不如選擇「減法」。
- 從「供人欣賞」變成「物盡其用」。
- 捨棄「提高生活水準」的想法:
- 養成「最低生活成本」,讓情感脫離金錢的束縛。
- 從「生活水準要符合收入」變成「生活水準不受收入影響」。
- 捨棄服裝的選項:
- 決定自己的「招牌穿搭」。
- 處理掉普通服飾,只留最完美的一套。
- 從「穿膩了要買一件新衣服」變成「買一件穿不膩的衣服」。
CHAPTER 2 工作方式
- 捨棄不擅長的工作:
- 把焦點擺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上。
- 提升效率所產生的「私人時間」,是為了完成「追求性原創(只有自己能做的事)」與「長期構思」的長期投資。
- 從「事必躬親」變成「只管該管的事」。
- 捨棄多工思考:
- 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 預想下一步,等於「心靈在四處張望」,只是在浪費人生。
- 高工作品質要有檢視整個工作量的「巨觀」,以及全力處理眼前工作的「微觀」。
- 仔細觀察、深刻感受,不要事後再品味,重要的不是明天,也不是今天,而是現在這個瞬間。
- 從「等一下要做什麼?」變成「現在只做這件事」。
- 捨棄力求表現:
- 將結果想得太樂觀的人,多半不會成功。
- 真心覺得辦不到,嘴上卻說「可以」,在做出約定那一刻,早已背叛了對方的信任。
- 想憑運氣闖關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必須對手上工作負責的人,是未來的自己,推卸責任只會降低個人評價。
- 工作上需要的不是沒頭沒腦的努力,而是確實抵達預定的目標。
- 從「我會努力做」變成「以確實達成工作為目標」。
- 捨棄待辦清單:
- 「必做之事」真的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嗎?
- 待辦清單就是人生中的雜訊,阻斷「想做的事清單」,一但被束縛,這一切將變成你的「人生」,就像在轉輪裡奔跑的倉鼠。
- 從「該怎麼做才能消除不安?」變成「該怎麼做才能更雀躍?」。
- 捨棄依賴多數決的習慣:
- 只要覺得可行,去做就對了
- 多數決只是徵得所有人「勉強同意」的作法。
- 評估好所有情況,不要在乎他人眼光地去執行,也要做好扛起責任的準備,才能製作出超棒的產品。
- 從「獲得所有人的認同」變成「相信自己的感受」。
- 捨棄定時:
- 不要配合他人的計畫,制定自己的時間表。
- 工作能力強的人不該行程滿檔,反而應該「減少」,排入私人時間。
- 從「午休時間,要吃午餐了」變成「肚子餓,要吃午餐了」。
- 捨棄自我原則:
- 綁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不是別人。
- 配合自己的成長,定期審視「自我原則」,才不會成為負擔。
- 別自以為是地認為「我不是那種人」。
- 從「必須那麼做」變成「想要那麼做」。
- 捨棄舊地圖:
- 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 別相信自己的「腦袋」,市場調查往往是冰冷的二手資訊。
- 試著讓心靈中央的衝動化為具體,狠狠地發揮,直到全身發麻為止。
- 能傳達到多數人心裡的能量事物,並非透過數據或統計的結果。
- 從「過去是怎麼做的?」變成「現在感覺如何?」。
- 捨棄「晚點再做」的想法:
- 感到沉重、害怕是理所當然,這是開始的第一步。
- 延後處理只會讓障礙便更高。
- 從「我覺得好沉重,所以停手吧」變成「先去做才會知道吧」。
- 捨棄平衡:
- 別想成為萬能的人。
- 能幹的人能從眼前的工作中找到喜歡的部分,並毫不猶豫地以自己的方式埋頭苦幹。
- 從「進展順利」變成「唯有這件事,我絕對不能輸」。
CHAPTER 3 維持與管理
- 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精疲力盡的大人。
- 捨棄熬夜的惡習:
- 早起,等於掌握了一整天的行程。
- 睡眠不是今天的「結束」,而是「開始」。
- 接受陽光能讓身體產生血清素,大腦進入「活動模式」。
- 有自信熬夜完成事情,反而是問題所在,因為很難發現自己已經透支了。
- 捨棄劣質睡眠:
- 打造完美的睡眠環境。
- 睡前空腹,晚餐吃少,「吃點消夜也沒關係」變成「肚子餓就早點睡」。
- 燈光調暗,四周只放舒服且喜歡的東西。
- 寢具別吝嗇,人生三分之一都在床上。
- 小聲地播放輕鬆的音頻或電影。
- 遠離電子產品,閱讀短篇輕鬆書籍或詩集。
- 捨棄吃到飽的習慣:
- 沒有人能夠應付「吃太多」,別養成習慣。
- 過多食物無法儲存,會變成體脂肪,並讓細胞及內臟衰弱。
- 「還能吃更多」變成「真的還想再吃嗎?」。
- 捨棄一成不變的生活:
- 試著過與昨天不同的生活。
- 今天將會是多美好的一天呢?
- 感覺「這麼早?」的時間就寢,是最奢侈的片刻。
- 捨棄在意他人的眼光:
- 獨自前往森林吧!「沒有時間」變成「騰出時間」。
- 焦慮來源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忙著焦慮,才會覺得時間不夠。
- 一個人的房間及人生,仍充滿雜訊。
- 捨棄常識:
- 替自己創造一段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專屬時間!
- 打造「藝術家時間」,訓練你了解自己,試著釋放出心靈平靜時自然湧現的衝動。
- 「正經人的感覺」只是他人制定的常識。
- 「別人會怎麼想」變成「我能做出怎樣的成果?」。
- 捨棄負面詞彙:
- 當失去自己的節奏時,就去挑戰自己能步行多遠。
- 長距離步行,能讓自己感受到靠自身力量前進的事實。
- 天空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大自然,走到疲憊不堪之後,能拋開負面言語。
- 「為什麼?為什麼?」變成「怎樣做能好轉?」。
- 捨棄忍耐的觀念:
- 爬山不只是為了抵達山頂,也要懂得享受途中的一切。
- 「勉強」會變成「習慣」,「習慣」會成為「常態」,漸漸地會不清楚自己現在是痛苦還是疲憊。
- 工作再有趣,懂得在精疲力竭之前休息,才是持續享受的訣竅。
- 以為忍受重擔活下去才是大人,那麼將永遠無法體會路途上美好的風景。
- 捨棄「為了學習而學習」:
- 增加心靈負擔的學習沒有意義。
- 「總之先學起來放著」變成「去學必要的知識」。
- 英語學習法:國中教科書學習基礎會話,高中教科書學習閱讀,廣播教材學習聽力,電影學習當地會話模式,不害羞開口練口語。
- 捨棄雜音:
- 冥想,提升專注力,找回身心寧靜,最簡單的頭腦整頓方法。
- 冥想方法:
- 盤腿坐下,雙手擺膝上,拇指尖和食指尖互碰。
- 只專注呼吸上,慢慢輕輕地深呼吸,吐氣比吸氣更專注。
- 腦中畫面從髮尾開始,由上往下經過全身,從自己開始,由內往外到地球,像鏡頭一樣慢慢拉遠意識範圍。
- 從10分鐘開始練習,目標30分鐘。
- 「什麼都別想」變成「觀察自己的內心」。
CHAPTER 4 人際關係
- 捨棄人脈:
- 怪咖最自由,無意義的邀約才不會找上門。
- 「拒絕」是相當耗費心力的行為。
- 為了收集而收集的名片沒有意義。
- 「因為我有空,所以安排邀約」變成「只參與有意義的邀約」。
- 捨棄「熟面孔」:
- 學會獨處吧!
- 「當時我們做了這些事呢」變成「好,我們繼續前進吧」。
- 捨棄連續假日:
- 差不多該認真思考休息方式了吧?
- 自己的時間自己創造,用那些時間做什麼,將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休假時間想做什麼」變成「我想做這件事所以休假」。
- 捨棄留意他人的想法:
- 每次都由自己主動敞開心房,慢慢來,花點時間闡述自己。
- 愈害怕愈該主動表達想法,注意力擺在想傳達的內容,就能忽略當下情緒。
- 「別人會怎麼想我」變成「我該怎麼表達自己」。
- 捨棄「人人平等」的精神:
- 決定你應該好好珍惜哪些人。
- 珍惜為自己承擔風險,付出時間、金錢和心力的人。
- 「找大家來吧」變成「找他來吧」。
- 捨棄無謂的反骨心:
- 學會傳統禮儀,習慣就無須費心。
- 禮儀不是束縛,是為人著想的體貼舉止。
- 「現在才要求,太麻煩了」變成「只要徹底學會,就能獲得自由」。
- 捨棄隨時確認電子郵件的壞習慣:
- 盡量不用電子郵件和電話,專注力不會被打斷,也能記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面對資訊溝通時,必須完全丟掉「被動」的姿態。
- 「請和我連絡」變成「我會主動聯繫你」。
- 捨棄敵我意識:
- 無需有任何「我想勝過他」的對象。
- 從「我想勝過那傢伙」變成「我很喜歡自己的風格」。
- 別過於在意別人,你要面對的只有自己的心。
- 捨棄「道歉」的盾牌:
- 別立刻充滿防備。
- 說太多次「對不起」會讓人停止思考,說出來的話不再有靈魂,以至喪失旁人的信賴。
- 問題在於你想用一句「對不起」來粉飾太平。
- 從「就當作是我的錯吧」變成「我究竟是哪裡沒做好呢?」。
- 捨棄客氣:
- 別錯過關鍵時刻。
- 工作沒有正確解答,一直與別人相同意見,工作永遠不會變成你的。
- 只要有一點不同的想法就說出來,這種做法充分展現認真思考的態度。
- 別害怕破壞氣氛的風險,無論失敗多少次,仍願意說出自己想法的人,才會被視為專業人士。
- 從「弄錯很丟臉」變成「弄錯才能成長」。
CHAPTER 5 生活風格
- 傾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任性。
- 捨棄「沒有就會不安」的想法:
- 隨身物品減少到最低限度,能提升覺察力與感應力。
- 從「總之先帶了再說」變成「試著放下不帶走」。
- 捨棄習慣的住處:
- 提升想像力,到達能夠改變立足之地的程度。
- 懷有「想嘗試」新生活的好奇,以及「絕對要實踐」的信念,人人都可以辦到。
- 從「機能便利的地點」變成「令人雀躍的地點」。
- 捨棄「什麼都想要」的想法:
- 到處都做上私有物的記號,會讓你動彈不得。
- 人生,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 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遵循那個聲音的勇氣。
- 從「我有好多想做的事」變成「我只想做這件事」。
- 捨棄羞怯:
- 毫不保留地表達願望,能建造循環系統,也增加你的代表性「記號」。
- 把「自己的夢想」安裝在許多人身上,這些人會成為助你圓夢的力量。
- 從「說出來很丟臉」變成「第一步就是說出口」。
- 捨棄「總是掛在網路上」的習慣:
- 設定每天的離線時間。
- 為了不隨波逐流、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段「不與他人往來的時間」。
- 從「臨時在線上」變成「想要上線時才連線」。
- 捨棄「逃不了」的念頭:
- 只要積極打造逃離之路即可。
- 能夠對人生感到自信,是因為有「其他選擇」的存在。
- 有積極的逃跑路線,即使認為可能失敗,還是能隨時咬牙接受挑戰。
- 從「即使害怕,還是要去做」變成「一點也不可怕,去做吧」。
- 捨棄對公司的忠誠心:
- 確保多種生活方式。
- 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後,就有可能變成一份工作。
- 從「該怎麼做,才能對公司有幫助」變成「該怎麼做,才能對世界有幫助」。
- 捨棄「放棄」:
- 順從幾個小小的欲望。
- 想起那個極為渺小的「衝動」,別讓「理性」參與決定,只要想做,立刻動手!
- 夢想多半被遺忘,而不是被放棄。
- 從「嘴上說說」變成「記住想做的事」。
- 捨棄胡亂許下的自由願望:
- 做出成績之後,再尋找接下來的目標。
- 沒有任何準備就辭職追夢,一定會後悔。
- 從「繼續待在這間公司,我什麼也學不到」變成「我能在這間公司做到什麼地步」。
- 捨棄成功案例:
- 與其沿襲,不如重新開始。
- 只專注於策略,只會得到搬不上檯面的成果,其他人能感受到你的傲慢。
- 從「找到成功的案例」變成「丟掉成功的案例」。
別讓外在的雜音干擾我們的心聲,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遵循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_ 賈伯斯
職業和公司都不是終點,只是「交通工具」,只要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它們就會把你送到目的地。
心得感想 / 書評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大部分都是已知觀點,但詞句和幾個例子很有趣。
每條建議都是短短兩頁結束,我整理的重點多為複製的摘要,簡短易懂,可能一次讀整本而難以記下,下次再簡略看一下重點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