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库
提案
资源申请
市政厅
项目/公会
应用
档案馆
SeeDAO百科

為了自由,20歲就應該捨棄的50件事

閱讀狀態
驗證
作者
四角大輔(譯: 黃薇嬪)
封面
領域
成功心法
時間
Jun 27, 2021
概括
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背負過重行囊、精疲力盡的大人。
評分
⭐️
備註
出版社
悅知文化
關鍵字
心靈雞湯
出版日期
2016/04/20

📌書名:為了自由,20歲就應該捨棄的50件事

💭選題提煉


  1. 分享「長期投資計劃表」。
  1. 藝術家時間紀錄。
  1. 冥想養成紀錄。
  1. 「休假」清單紀錄。
🖋️
觀眾想看的主要核心及觀點,用創意廣告方式呈現。

📢行動指南


  1. 建立「購物規則」。
  1. 設計長期投資計劃表。
  1. 制定「藝術家時間」。
  1. 決定人生優先順序。
  1. 建造「循環系統」也增加代表性「記號」。
  1. 每天冥想十分鐘:吐氣比吸氣更專注腦中畫面像鏡頭一樣慢慢拉遠意識範圍。
  1. 制定「我想做這件事所以休假」清單。
  1. 在不安的任務後安排「雀躍」清單。
  1. 捨棄習慣:
    1. 捨棄說「隨便」的習慣。
    2. 捨棄力求表現:負責人是自己,從「我會努力做」變成「以確實達成工作為目標」。
    3. 捨棄「舊地圖」:捨棄成功案例。
    4. 捨棄「沒有就會不安」的想法:最低限度的隨身物品,能提升覺察力與感應力。
    5. 捨棄客氣:
      1. 工作沒有正確解答,一直與別人相同意見,工作永遠不會變成你的。
      2. 無論失敗多少次,仍願意說出自己想法的人,才會被視為專業人士。
      3. 從「弄錯很丟臉」變成「弄錯才能成長」。

📝筆記內容

目的


  1. 單純被書名吸引。
  1. 找幾個能改觀的想法。

簡介


notion image
做夢的年紀,嚮往自由,卻因現實的無奈,逐漸變成自己不想成為的那種大人。
為什麼?
人生是沒有規則的旅行,你是否為了感覺心安,而背負了沈重的行囊?責任、人脈、技巧、夢想、交際應酬、知識、行事曆、打扮、嗜好、財富、工作、夥伴。
人愈是不安時,愈是想要將所有的東西全部弄到手,心底仍期盼「自由自在,活得像自己」。
對於今後的自己沒有幫助的東西,別猶豫,丟掉就對了!
丟得愈多,愈能夠清除視線和思想的雜訊,讓你看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解放因追逐名欲而變得動彈不得的自己,從事唯有自己能勝任的工作,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熱血沸騰,邂逅最愛的人。

摘抄


  1. 重要的不是節儉,而是選擇
  1. 與其裝上選購配備;不如讓標準配備發揮實力
  1. 高工作品質要有檢視整個工作量的「巨觀」,以及全力處理眼前工作的「微觀」。
  1. 仔細觀察、深刻感受,不要事後再品味,重要的不是明天,也不是今天,而是現在這個瞬間。
  1. 真心覺得辦不到,嘴上卻說「可以」,在做出約定那一刻,早已背叛了對方的信任。
  1. 工作上需要的不是沒頭沒腦的努力,而是確實抵達預定的目標。
  1. 綁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不是別人。
  1. 別自以為是地認為「我不是那種人」
  1. 試著讓心靈中央的衝動化為具體,狠狠地發揮,直到全身發麻為止。
  1. 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精疲力盡的大人
  1. 睡眠不是今天的「結束」,而是「開始」。
  1. 焦慮來源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忙著焦慮,才會覺得時間不夠
  1. 「勉強」會變成「習慣」,「習慣」會成為「常態」,漸漸地會不清楚自己現在是痛苦還是疲憊
  1. 工作再有趣,懂得在精疲力竭之前休息,才是持續享受的訣竅。
  1. 面對資訊溝通時,必須完全丟掉「被動」的姿態。
  1. 說太多次「對不起」會讓人停止思考,說出來的話不再有靈魂,以至喪失旁人的信賴。
  1. 問題在於你想用一句「對不起」來粉飾太平。
  1. 傾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任性
  1. 人生,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1. 從「該怎麼做,才能對公司有幫助」變成「該怎麼做,才能對世界有幫助」。
  1. 別讓外在的雜音干擾我們的心聲,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遵循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_ 賈伯斯
  1. 職業和公司都不是終點,只是「交通工具」,只要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它們就會把你送到目的地

書籍內容


CHAPTER 1  物欲與金錢
  1. 捨棄眼前的「雜物」:
    1. 減少視線與腦中的雜物後,思考會變清晰。
    2. 從「總有一天會收拾」變成「現在立刻就動手清除」。
  1. 捨棄現在用不到的物品:
    1. 與物品告別,就是揮別過去的自己。
    2. 人生的優先順序會隨著時間改變,所需用品也會隨之轉變。
    3. 終極目標是讓空間變簡單,不留任何擾亂心緒的物品。
    4. 從「總之先留下」變成「總之先丟掉」。
  1. 捨棄囤貨的觀念:
    1. 學會「外頭都是你的倉庫」的思考方式。
    2. 從「先買了再說」變成「有需要再買」。
  1. 捨棄捨不得用的習慣:
    1. 學習大自然的循環,建造自己的循環系統,將物品讓給更需要的人。
    2. 釐清並告訴他人自己想要之物,循環系統會為你凝聚真正的渴望。
    3. 從「你給我那個,我就給你這個」變成「不用錢,拿去吧」。
  1. 捨棄零錢包:
    1. 比起做好準備所花的大錢,不知不覺間花的小錢更可怕。
    2. 我們往往不先把錢花在真正需要之物上,反而因短暫喜悅而毫不吝嗇地花小錢。
    3. 無法真心對人提起這樣東西,就不要買,身邊充滿喜愛之物,才會變得更有魅力。
    4. 建立購物的「自我規則」。
    5. 只要增加一樣物品,就會失去一項自由。
    6. 從「沒有這個東西會覺得不夠」變成「即使沒有也沒關係」。
  1. 捨棄衝動購物:
    1. 只買由衷喜愛的物品。
    2. 買這個東西是投資,還是浪費?
    3. 嘲笑一塊錢的人,會為了一塊錢哭泣。
    4. 冷靜過後願意不怕麻煩地再度前往,仍感受到喜悅就買下,若缺貨就等待下一場邂逅。
    5. 從「現在不買會後悔」變成「別急著買才正確」。
  1. 捨棄說「隨便」的習慣:
    1. 重要的不是節儉,而是選擇
    2. 讓別人做決定比較輕鬆,卻也等同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3. 從「因為便宜而買」變成「因為是這個東西才買」。
  1. 捨棄多餘的附屬品:
    1. 與其裝上選購配備;不如讓標準配備發揮實力。
    2. 不需過度保護,只要滿懷愛意地將它用到傷痕累累,記得珍惜,物品也是有生命的。
    3. 丟掉多餘的裝飾,更能突顯原創性。
    4. 與其享受「加法」,不如選擇「減法」。
    5. 從「供人欣賞」變成「物盡其用」。
  1. 捨棄「提高生活水準」的想法:
    1. 養成「最低生活成本」,讓情感脫離金錢的束縛。
    2. 從「生活水準要符合收入」變成「生活水準不受收入影響」。
  1. 捨棄服裝的選項:
    1. 決定自己的「招牌穿搭」。
    2. 處理掉普通服飾,只留最完美的一套。
    3. 從「穿膩了要買一件新衣服」變成「買一件穿不膩的衣服」。
CHAPTER 2 工作方式
  1. 捨棄不擅長的工作:
    1. 把焦點擺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上。
    2. 提升效率所產生的「私人時間」,是為了完成「追求性原創(只有自己能做的事)」與「長期構思」的長期投資。
    3. 從「事必躬親」變成「只管該管的事」。
  1. 捨棄多工思考:
    1. 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2. 預想下一步,等於「心靈在四處張望」,只是在浪費人生。
    3. 高工作品質要有檢視整個工作量的「巨觀」,以及全力處理眼前工作的「微觀」。
    4. 仔細觀察、深刻感受,不要事後再品味,重要的不是明天,也不是今天,而是現在這個瞬間。
    5. 從「等一下要做什麼?」變成「現在只做這件事」。
  1. 捨棄力求表現:
    1. 將結果想得太樂觀的人,多半不會成功。
    2. 真心覺得辦不到,嘴上卻說「可以」,在做出約定那一刻,早已背叛了對方的信任
    3. 想憑運氣闖關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必須對手上工作負責的人,是未來的自己,推卸責任只會降低個人評價。
    4. 工作上需要的不是沒頭沒腦的努力,而是確實抵達預定的目標
    5. 從「我會努力做」變成「以確實達成工作為目標」
  1. 捨棄待辦清單:
    1. 「必做之事」真的是「自己非做不可的事」嗎?
    2. 待辦清單就是人生中的雜訊,阻斷「想做的事清單」,一但被束縛,這一切將變成你的「人生」,就像在轉輪裡奔跑的倉鼠。
    3. 從「該怎麼做才能消除不安?」變成「該怎麼做才能更雀躍?」。
  1. 捨棄依賴多數決的習慣:
    1. 只要覺得可行,去做就對了
    2. 多數決只是徵得所有人「勉強同意」的作法。
    3. 評估好所有情況,不要在乎他人眼光地去執行,也要做好扛起責任的準備,才能製作出超棒的產品。
    4. 從「獲得所有人的認同」變成「相信自己的感受」。
  1. 捨棄定時:
    1. 不要配合他人的計畫,制定自己的時間表。
    2. 工作能力強的人不該行程滿檔,反而應該「減少」,排入私人時間。
    3. 從「午休時間,要吃午餐了」變成「肚子餓,要吃午餐了」。
  1. 捨棄自我原則:
    1. 綁住自己的人正是自己,不是別人
    2. 配合自己的成長,定期審視「自我原則」,才不會成為負擔。
    3. 別自以為是地認為「我不是那種人」
    4. 從「必須那麼做」變成「想要那麼做」
  1. 捨棄舊地圖:
    1. 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2. 別相信自己的「腦袋」,市場調查往往是冰冷的二手資訊。
    3. 試著讓心靈中央的衝動化為具體,狠狠地發揮,直到全身發麻為止。
    4. 能傳達到多數人心裡的能量事物,並非透過數據或統計的結果。
    5. 從「過去是怎麼做的?」變成「現在感覺如何?」。
  1. 捨棄「晚點再做」的想法:
    1. 感到沉重、害怕是理所當然,這是開始的第一步。
    2. 延後處理只會讓障礙便更高。
    3. 從「我覺得好沉重,所以停手吧」變成「先去做才會知道吧」
  1. 捨棄平衡:
    1. 別想成為萬能的人。
    2. 能幹的人能從眼前的工作中找到喜歡的部分,並毫不猶豫地以自己的方式埋頭苦幹。
    3. 從「進展順利」變成「唯有這件事,我絕對不能輸」。
CHAPTER 3 維持與管理
  • 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精疲力盡的大人。
  1. 捨棄熬夜的惡習:
    1. 早起,等於掌握了一整天的行程。
    2. 睡眠不是今天的「結束」,而是「開始」。
    3. 接受陽光能讓身體產生血清素,大腦進入「活動模式」。
    4. 有自信熬夜完成事情,反而是問題所在,因為很難發現自己已經透支了。
  1. 捨棄劣質睡眠:
    1. 打造完美的睡眠環境。
    2. 睡前空腹,晚餐吃少,「吃點消夜也沒關係」變成「肚子餓就早點睡」。
    3. 燈光調暗,四周只放舒服且喜歡的東西。
    4. 寢具別吝嗇,人生三分之一都在床上。
    5. 小聲地播放輕鬆的音頻或電影。
    6. 遠離電子產品,閱讀短篇輕鬆書籍或詩集。
  1. 捨棄吃到飽的習慣:
    1. 沒有人能夠應付「吃太多」,別養成習慣。
    2. 過多食物無法儲存,會變成體脂肪,並讓細胞及內臟衰弱。
    3. 「還能吃更多」變成「真的還想再吃嗎?」。
  1. 捨棄一成不變的生活:
    1. 試著過與昨天不同的生活。
    2. 今天將會是多美好的一天呢?
    3. 感覺「這麼早?」的時間就寢,是最奢侈的片刻
  1. 捨棄在意他人的眼光:
    1. 獨自前往森林吧!「沒有時間」變成「騰出時間」。
    2. 焦慮來源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你忙著焦慮,才會覺得時間不夠。
    3. 一個人的房間及人生,仍充滿雜訊。
  1. 捨棄常識:
    1. 替自己創造一段不在乎他人眼光的專屬時間!
    2. 打造「藝術家時間」,訓練你了解自己,試著釋放出心靈平靜時自然湧現的衝動。
    3. 「正經人的感覺」只是他人制定的常識。
    4. 「別人會怎麼想」變成「我能做出怎樣的成果?」。
  1. 捨棄負面詞彙:
    1. 當失去自己的節奏時,就去挑戰自己能步行多遠。
    2. 長距離步行,能讓自己感受到靠自身力量前進的事實。
    3. 天空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大自然,走到疲憊不堪之後,能拋開負面言語。
    4. 「為什麼?為什麼?」變成「怎樣做能好轉?」。
  1. 捨棄忍耐的觀念:
    1. 爬山不只是為了抵達山頂,也要懂得享受途中的一切。
    2. 「勉強」會變成「習慣」,「習慣」會成為「常態」,漸漸地會不清楚自己現在是痛苦還是疲憊。
    3. 工作再有趣,懂得在精疲力竭之前休息,才是持續享受的訣竅
    4. 以為忍受重擔活下去才是大人,那麼將永遠無法體會路途上美好的風景。
  1. 捨棄「為了學習而學習」:
    1. 增加心靈負擔的學習沒有意義
    2. 「總之先學起來放著」變成「去學必要的知識」。
    3. 英語學習法:國中教科書學習基礎會話,高中教科書學習閱讀,廣播教材學習聽力,電影學習當地會話模式,不害羞開口練口語。
  1. 捨棄雜音:
    1. 冥想,提升專注力,找回身心寧靜,最簡單的頭腦整頓方法。
    2. 冥想方法:
      1. 盤腿坐下,雙手擺膝上,拇指尖和食指尖互碰。
      2. 只專注呼吸上,慢慢輕輕地深呼吸,吐氣比吸氣更專注
      3. 腦中畫面從髮尾開始,由上往下經過全身,從自己開始,由內往外到地球,像鏡頭一樣慢慢拉遠意識範圍
      4. 從10分鐘開始練習,目標30分鐘。
    3. 「什麼都別想」變成「觀察自己的內心」
CHAPTER 4 人際關係
  1. 捨棄人脈:
    1. 怪咖最自由,無意義的邀約才不會找上門。
    2. 「拒絕」是相當耗費心力的行為。
    3. 為了收集而收集的名片沒有意義。
    4. 「因為我有空,所以安排邀約」變成「只參與有意義的邀約」。
  1. 捨棄「熟面孔」:
    1. 學會獨處吧!
    2. 「當時我們做了這些事呢」變成「好,我們繼續前進吧」。
  1. 捨棄連續假日:
    1. 差不多該認真思考休息方式了吧?
    2. 自己的時間自己創造,用那些時間做什麼,將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3. 「休假時間想做什麼」變成「我想做這件事所以休假」。
  1. 捨棄留意他人的想法:
    1. 每次都由自己主動敞開心房,慢慢來,花點時間闡述自己。
    2. 愈害怕愈該主動表達想法,注意力擺在想傳達的內容,就能忽略當下情緒。
    3. 「別人會怎麼想我」變成「我該怎麼表達自己」。
  1. 捨棄「人人平等」的精神:
    1. 決定你應該好好珍惜哪些人。
    2. 珍惜為自己承擔風險,付出時間、金錢和心力的人。
    3. 「找大家來吧」變成「找他來吧」。
  1. 捨棄無謂的反骨心:
    1. 學會傳統禮儀,習慣就無須費心。
    2. 禮儀不是束縛,是為人著想的體貼舉止。
    3. 「現在才要求,太麻煩了」變成「只要徹底學會,就能獲得自由」。
  1. 捨棄隨時確認電子郵件的壞習慣:
    1. 盡量不用電子郵件和電話,專注力不會被打斷,也能記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 面對資訊溝通時,必須完全丟掉「被動」的姿態。
    3. 「請和我連絡」變成「我會主動聯繫你」
  1. 捨棄敵我意識:
    1. 無需有任何「我想勝過他」的對象。
    2. 從「我想勝過那傢伙」變成「我很喜歡自己的風格」。
    3. 別過於在意別人,你要面對的只有自己的心。
  1. 捨棄「道歉」的盾牌:
    1. 別立刻充滿防備。
    2. 說太多次「對不起」會讓人停止思考,說出來的話不再有靈魂,以至喪失旁人的信賴。
    3. 問題在於你想用一句「對不起」來粉飾太平
    4. 從「就當作是我的錯吧」變成「我究竟是哪裡沒做好呢?」
  1. 捨棄客氣:
    1. 別錯過關鍵時刻。
    2. 工作沒有正確解答,一直與別人相同意見,工作永遠不會變成你的。
    3. 只要有一點不同的想法就說出來,這種做法充分展現認真思考的態度。
    4. 別害怕破壞氣氛的風險,無論失敗多少次,仍願意說出自己想法的人,才會被視為專業人士。
    5. 從「弄錯很丟臉」變成「弄錯才能成長」。
CHAPTER 5 生活風格
  1. 傾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任性。
  1. 捨棄「沒有就會不安」的想法:
    1. 隨身物品減少到最低限度,能提升覺察力與感應力
    2. 從「總之先帶了再說」變成「試著放下不帶走」。
  1. 捨棄習慣的住處:
    1. 提升想像力,到達能夠改變立足之地的程度。
    2. 懷有「想嘗試」新生活的好奇,以及「絕對要實踐」的信念,人人都可以辦到。
    3. 從「機能便利的地點」變成「令人雀躍的地點」。
  1. 捨棄「什麼都想要」的想法:
    1. 到處都做上私有物的記號,會讓你動彈不得。
    2. 人生,取決於你用什麼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3. 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到遵循那個聲音的勇氣。
    4. 從「我有好多想做的事」變成「我只想做這件事」。
  1. 捨棄羞怯:
    1. 毫不保留地表達願望,能建造循環系統,也增加你的代表性「記號」。
    2. 把「自己的夢想」安裝在許多人身上,這些人會成為助你圓夢的力量。
    3. 從「說出來很丟臉」變成「第一步就是說出口」。
  1. 捨棄「總是掛在網路上」的習慣:
    1. 設定每天的離線時間。
    2. 為了不隨波逐流、自由設計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段「不與他人往來的時間」。
    3. 從「臨時在線上」變成「想要上線時才連線」。
  1. 捨棄「逃不了」的念頭:
    1. 只要積極打造逃離之路即可。
    2. 能夠對人生感到自信,是因為有「其他選擇」的存在。
    3. 有積極的逃跑路線,即使認為可能失敗,還是能隨時咬牙接受挑戰。
    4. 從「即使害怕,還是要去做」變成「一點也不可怕,去做吧」。
  1. 捨棄對公司的忠誠心:
    1. 確保多種生活方式。
    2. 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後,就有可能變成一份工作。
    3. 從「該怎麼做,才能對公司有幫助」變成「該怎麼做,才能對世界有幫助」。
  1. 捨棄「放棄」:
    1. 順從幾個小小的欲望。
    2. 想起那個極為渺小的「衝動」,別讓「理性」參與決定,只要想做,立刻動手!
    3. 夢想多半被遺忘,而不是被放棄。
    4. 從「嘴上說說」變成「記住想做的事」。
  1. 捨棄胡亂許下的自由願望:
    1. 做出成績之後,再尋找接下來的目標。
    2. 沒有任何準備就辭職追夢,一定會後悔。
    3. 從「繼續待在這間公司,我什麼也學不到」變成「我能在這間公司做到什麼地步」。
  1. 捨棄成功案例:
    1. 與其沿襲,不如重新開始。
    2. 只專注於策略,只會得到搬不上檯面的成果,其他人能感受到你的傲慢。
    3. 從「找到成功的案例」變成「丟掉成功的案例」。
別讓外在的雜音干擾我們的心聲,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遵循內心和直覺的勇氣。 _ 賈伯斯
職業和公司都不是終點,只是「交通工具」,只要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它們就會把你送到目的地。

心得感想 / 書評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大部分都是已知觀點,但詞句和幾個例子很有趣。
每條建議都是短短兩頁結束,我整理的重點多為複製的摘要,簡短易懂,可能一次讀整本而難以記下,下次再簡略看一下重點標示。